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报告目前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多元的就业机会,毕业生人数虽然持续处于高位,但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措施,保障了毕业生就业平稳有序。但同时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结构性就业矛盾显现,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慢就业群体需要密切关注,部分地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面临的挑战:一是毕业生就业在供求匹配上存在结构性矛盾。1.由于客观原因,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比市场对新人才的需求有一定滞后。

        而且不同人才供需紧张程度差异较大,有些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有些专业毕业生则存在一定就业难的情况,供求矛盾呈现差异化。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对高校毕业生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素质水平等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和经济产业发展不匹配的矛盾更加凸显,一些新兴产业所需人才难以满足。而诸如社会科学、心理学等传统专业毕业生则存在选择较少的情况。

        2.就业观念的差异问题。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福利好、就业机会多,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工作意向地,大城市人口与日俱增、生活成本和就业竞争压力大,普通的毕业生在那里未必能获得好的工作机会。广大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则少有外来的高校毕业生问津,成为人口净流出地,虽然各地出台了很多吸引人才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好。

        同时某些艰苦的行业和工作,也让众多年轻毕业生不愿意加入。3.用人单位观念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导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

        有的企业考虑到应届毕业生培训成本高等问题,有不同程度偏向性选择,也造成了应届毕业生群体就业相对困难。二是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但在就业质量方面却面临着的挑战。

        毕业生从事稳定、全职就业的比例在持续减少,这一方面体现了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多样性,但也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有所增加。另外,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差,表现为流动性高、离职率高、毕业后就业岗位与专业不符等现象。三是慢就业的毕业生群体。

        近年来不就业也无其他计划的慢就业毕业生占比有所增长。这与国际上“NEET”族(不升学、不就业、不就业或参加就业辅导)比例上升有相近之处。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的比例有所增加,同时也折射出个别毕业生就业信心下降、职业发展理想不够坚定等问题。

        四是高校毕业生需求呈现明显区域差异。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对高校毕业生招聘数量规模上的差异,与各区域经济产业规模和发展情况高度相关。因此,在落实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协同推进本地区产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并关注地区高校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方向的一致性。

        为此建议:

        一、协同产业转型、就业政策、专业更新。

        1、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发挥优势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技术战略,将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与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和促进就业政策结合起来,让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更加主动接受应届毕业生。

        2、科学设置高校学科及其专业,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科学分析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性变化的影响,适当调整高校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对未来人才需求量大和结构难以匹配的专业进行科学设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热门专业。

        学生在选择填报志愿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预期进行科学选择,减少之后就业专业不匹配问题。

        3、企业正确把握用人需求。高校毕业生受过系统专业知识教育,用人单位可以当把他们作为激发企业活力、形成内部良性竞争态势的生力军,优化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发挥最大用人效益。

        同时也要本着对应聘者负责的态度,根据本单位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招聘岗位的特性,接收应届毕业生求职者,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树立精准服务理念,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摸底调查,记录就业需求、就业能力等数据,形成大学生就业大数据库。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库,为不同情况的大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设立公共就业服务。

        大学生可以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享受一定规定次数、规定范围内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求职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服务需补贴的相应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三、做好适应产业发展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1、做好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针对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欠缺、岗位所需知识技能不足等情况,加大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环节的比重,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对吸纳大学生实习实践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共同举办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大赛,形成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的社会氛围,对优胜者给予相应奖励和表彰,引领大学生不断提升就业能力。

        2、建设大学生职业训练中心。大学生的职业训练欠缺,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成长。建设“大学生职业训练中心”,承担在校大学生和往届未就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工作,每年提供一定学时的免费培训,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加大培训力度。

        3、倡导正确的择业观。把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明确自身工作目标定位,提前做好应对就业竞争的准备。加大对毕业生就业的宣传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及时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让这自身价值得以提升。

原创文章,作者:锄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vip.net/19982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23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