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1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5=()14=()25=()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第5、7、9、11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预习提纲:

1、课本中哪杯水更甜?为什么?

2、什么是化简比?

3、化简比的根据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4、试完成第52页的试一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水

(1)号杯:2小杯18小杯

(2)号杯:40毫升36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近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1)号杯2:18

蜂蜜与水的比(2)号杯40:360

二、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再次提出问题:

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了吗?你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的想法与依据。随学生回答板书。

2:18=2÷18=2/18=1/9

30:270=30÷270=30/270=1/9

比的比值都是九分之一,也就是说,两个杯子中的蜂蜜与水的比其实都是是1:9。(式子后板书:1:9)

2:18=2÷18=2/18=1/9=1:9

30:270=30÷270=30/270=1/9=1:9

说一说,这个同学是怎样判断出来哪杯蜂蜜水更甜的?

小结:看!虽然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但两杯中蜂蜜与水的比实际上都是1:9,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甜。

2、理解化简比,揭示课题。

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根据学生发言,师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几个“最简整数比”吗?

通过例子认识到,就像分数约分一样再不能约分了,比的前项、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指化简过程,揭示课题:比的化简

你是怎么理解化简比的?(随学生回答在化简比的过程上板书“化简”)

刚才化简比时,用到了以前学的什么知识?

小结: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比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的性质化简。

3、化简比的方法。

(1)独立尝试:同桌两人分别选一道。(找两人板书)。

出示小黑板:

化简比:24:42120:60

交流:说说你的思路。(方法、根据)

(2)小组活动:

化简比:

0.7:0.82/5:1/4

这两组比与前个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两组比化简?并试一试。

(3)全班展示、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的智慧。

(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4)归纳:怎样化简比?

(必要时,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在全班交流。)

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比的方法可以统一,就像求比值一样,只不过最后写成比的形式罢了,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仅一步之遥。

4、看书质疑。

三、巩固提高

1、化简比:

(要求:学习有些吃力的可只化简前三组比,程度一般的学生至少化简四组比,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全做。)

21:240.3:1.54/5:5/71:4/50.12:60.4:1/4

2、课本第53页第2题。(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并判断:这几杯糖水中有一样的吗?)

四、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学习化简比十分重要,也很必要.

五、作业:课本第52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比的化简

比化简最简单的整数比

1)号杯2:18=2÷18=2/18=1/9

蜂蜜与水的比一样甜2)号杯30:270=30÷270=30/270=1/9

教学反思

1:9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3

1、数对:一般由两个数组成。作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例如: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注: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列,行)↓↓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从左往右看)(从下往上看)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平移变化规律:(1)物体向左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平移的格数。物体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加上平移的格数。(2)物体向上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平移的格数。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4

一、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7、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可清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3)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部分和总量的关系。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2+4+6+8+10+12+14+16+18+20=(110)

规律:从2开始的n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n×(n+1)。所以:10×(10+1)=10×11=110。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这串数个数的平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5

一、填空题

1.480平方分米=()平方米2.6升=()升()毫升

2.最小质数占最大的两位偶数的()。

3.5.4:1的比值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4.李婷在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南京的距离约为15厘米,两地实际距离约为()千米。

5.在,0.,83%和0.8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6.用5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有10粒没有发芽,发芽率是())%。

7.甲、乙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面积之比为3:4,则这两个圆柱体的高的比是()。

8.()比200多20%,20比()少20%。

9.把4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平方分米,也可能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

1.在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也互为倒数。()

2.求8个与8的列式一样,意义也一样。()

3.有2,4,8,16四个数,它们都是合数。()

4.互质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

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三、选择题

1.如果a×b=0,那么()。

A.a一定为0

B.b一定为0

C.a、b一定均为0

D.a、b中一定有一个为0

2.下列各数精确到0.01的是()

A.0.6925≈0.693

B.8.029≈8.0

C.4.1974≈4.20

3.把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减少了()平方分米。

A.4

B.8

C.16

4.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从另一根上截去米,余下部分()。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长度相等

D.无法比较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225+475=19.3-2.7=1÷1.75=

5.1÷0.01=8.1-6=1÷2=

(3.5%-0.035)÷2=

2.简算

102.31×59

57.5-14.25-15

60×102.31+40×102.31

3.脱式计算

24×13+17×25

4.82-5.2÷0.8×0.6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和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同学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

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1、小组研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同学可能会发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局部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局部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抵触。

2、引导释疑。

在同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他”局部可能包括了哪些信息呢?

可让同学分别说说“其他”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

引导同学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动身,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7

一、填空

1、六(1)班有男生X人,女生比男生的2倍多5人,女生有()人。

2、九月份电视台播放动画片m次,十月份是九月份的1.2倍,十月份播放()次,九、十月份一共播放()次,十月份比九月份多播放()次。

3、学校有老师X人,学生人数是老师的20倍,20X表示(),20X+X表示()。

4、小英今年11岁,比小军小X岁,3年后小军()岁。

5、在7.8×□-5.8×□=10的两个□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里应填入()。

6、在〇里填上“>”“<”或“=”。

(1)当X=50时,2X-36〇2(X-36)

(2)当X=5时,4X+3X〇4+3X

(3)当X=25时,0.8X÷3〇6

7、三角形的面积是S平方平方厘米,如果它的高是5厘米,那么它的底是()厘米。

8、吴老师用60厘米长的铁丝做了一个长方形的教具,长25厘米,宽是()。

9、与a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和(),它们的和是()。

10、小明买8本书,每本X元,付出5元,找回()元。

11、若a÷b=7,a+b=9.6,则a=(),b=()。若m+n=91,m÷n=8……1,则m=()n=()。

二、判断。

1、因为2=2+2,所以a=a+a。()

2、五(2)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的2倍少27人,则五(2)班女生比男生人数多。()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因为a×3=3×a所以a÷3=3÷a。()

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一定是方程。()

三、计算

1、解方程。

(1)5X-2.7=2.8(2)2X+8.5=12.5(3)X-0.3X=14

(4)5X+6X=12.1(5)X÷3.6-2.4=0.6(6)0.21+4X=0.45

2、列方程解答

(1)一个数的2倍比它的4倍少28,求这个数。

(2)5与9的积减去一个数的3倍是2.7,求这个数。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1、我国的邮政干线全长188.6万千米,约比地球赤道的47倍还多0.6万千米,地球赤道全长约多少万千米?

2、一匹布长55米,做了8套成人服装和6儿童服装,已知儿童服装每套用布3.5米,成人服装每套用布多少米?

3、用长1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宽的1.5倍,求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4、六(2)班图书角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4倍,文艺书比科技书多81本,文艺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5、王庄林场共有杨树432棵,水杉树210棵。王庄林场杨树比李湾林场的2倍多42棵,水杉树比李湾林场的5倍少10棵。

(1)李湾林杨有杨树多少棵?

(2)李湾林杨有水杉树多少棵?

6、小明和小华在一个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小明每秒跑3.5米,小华每秒跑5.5米。经过多少秒,两人第二次相遇?

7、一个书架,上层放的书的本数是下层的2.4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56本到下层,这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原来两层各放多少本书?

8、一本相册的价钱是一本笔记本价钱的5.5倍,小红买了一本相册和4本笔记本,一共花了47.5元。相册和笔记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8

教学内容:课本P15页例2,及练习四的6—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辨析两次判断单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香蕉的筐数是苹果的。

2)香蕉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黄牛只数的等于水牛的`只数。4)水牛的只数相当于黄牛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2。

2、读题,分析题意。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明确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思考:要画几条线段?5/6和2/3分别是谁的5/6和2/3?单位“1”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

4、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1)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思路: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同上。注意认清单位“1”

5、指导列综合算式解答。

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和昨天的异同。

7、练习

1)完成课本P15页下的“做一做”。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三、新课小结。

1、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P16练习四6、7。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9

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推荐度: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推荐度: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推荐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推荐度: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总结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试题

1、某地一天最低气温是零下八摄氏度,应写作()。

2、在0.5,-3,+90%,12,0,-这几个数中,正数有(),负数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4.05读作(),负四分之三写作()

4、向东走9m记作+9m,那么-7m表示(),0m表示()

5、银行存折上的“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00”表示()

6、在数轴上,从左往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到()的顺序。

7、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而正数都比0(),负数都比正数()。

8、一包盐上标:净重(500+5)克,表示这包盐最重是()克,最少有()克。

9、大于-3而小于2之间有()整数,他们分别是()。

10、在数轴上,-2在-5的()边。

-3○1-5○-6-1、5○–○00○5%

-2.5+325%-10

起点站a站b站c站d站e站

上车/人+15+10+3+50+1…

下车/人-20-4-3-6…

1、从起点站到e站中()站没人上车,()站没人下车。

2、公共汽车从c站开出时车上有多少人?

s(“content_relate“);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试题】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试题参考05-20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试题08-05

本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试题07-05

小学数学第一单元验收试题04-27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06-22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07-06

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07-02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6-25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题试卷10-29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0

一、填空。

1.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叫做(),用字母()表示。

2.在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是半径的()。

3.圆的直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就扩大()倍,它的面积就扩大()倍。

4.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5.在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的圆,这个圆的直径为()分米,半径为()分米,周长为()分米,面积为()平方分米。

二、应用题

(1)一个运输队要运80吨货物,第一天运走总数的4/5,还剩下多少吨没有运?

(2)体育室内有排球40个,是篮球个数的5/8。体育室有篮球多少个?

(3)学校买来一根长60米的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3,第二次又用去2/3米,还剩下多少米?

(4)果园里有150棵桃树,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5,梨的棵树是苹果树的4/5。苹果树有多少棵?

(5)蔬菜批发市场运来60筐芹菜,茄子的筐数是芹菜的2/3,同时又是黄瓜的1/2。运来黄瓜多少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1

1.3.05吨=()吨()千克()时()分=3.4时

2.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和最小假分数的和是()。

3.大圆直径是8厘米,小圆半径是2厘米,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比是()。

4.()÷15==0.4=()%=16:()

5.数a除以数b,商是4,余数是3,如果数a、数b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商是(),余数是()。

6.0.8: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7.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则第16个气球是()颜色。

8.如果a=b,(a、b是大于0的自然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m,其中最小的偶数是()。

10.一个挂钟时针长5厘米,它的尖端一昼夜走了()厘米。

11.9千克煤可以发电15度,每度电需用煤()千克,每千克煤可发电()度。

12.单独完成同一件工作,甲要4天,乙要5天,甲的工效是乙的()%

1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高是4分米,如果把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缩小到原来的.,那么现在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原来长方体体积的()。

14.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圆柱体的高是()。

1.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两堆货物原来相差5吨,如果两堆货物各运走10%以后,剩下的仍相差5吨。()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相差4.6cm3,圆柱体积是6.9cm3()

5.a是b的,数a和数b成正比例。()

1.一个数由三个6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

a、606060b、660006c、600606d、660600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

a、质数b、奇数c、偶数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a、1:2πb、1:πc、2:π

4.在9.9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数的计数单位就()。

a、扩大到原来的10倍b、不变c、缩小到原来的

5.把4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全长的()。

a、15b、14c、15米d、14

1.直接写得数

25×40%=0.25×0.12=3.6÷25%×4=28.4÷0.4=

(12.5+)×8=19--1=8+0.1÷0.1-8=÷=

2.脱式计算

9.43-(1.74+1.43)0.74×3.25+0.74×6.75(++)÷

56÷(1-920)×158÷÷(2-)

3.解方程或比例。

∶x=3∶12x+x=

4.列式计算

(1)减去与的积,所得的差乘,积是多少?

(2)一个数的正好等于60的80%,求这个数。

某市区主要街道分布情况如下图。

先动手测量你认为有用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再解决以下问题:

(1)文民路长18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文化宫在学校北偏东45°方向的9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

1.某园林场去年栽树4500棵,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栽20%,今年计划栽树多少棵?

2.五年级学生春游,买了一些苹果和雪梨。买来苹果180个,比雪梨的3倍少12个。买了雪梨多少个?

3.五个瓶子里装着同样多的水,如果从每个瓶中倒出3千克,这样五个瓶子里剩下的水的总量正好是原来3瓶水的总量。每个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4.王师傅用铁皮做一个长方体的水箱,水箱的底面是正方形,水箱高1米。如果把175升水倒入这个水箱,水深7分米,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铁皮的厚度不计)

5.小红在操场周围种树,开始时每隔3米种一棵,种到9棵后,发现树苗不够,于是决定重种,改为每隔4米一棵,这时重种时,不必再拔掉的树有多少棵?

6、下面的统计图是邹城市

第二实验小学2011年每个季度

的用水量,请看图回答问题。

(1)第()季度的用水量最高,比用水量最少的季度多()%

(2)请你求出2011年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2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15×(34—27)16×4—7×9

(35+21)×2870—4×6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第五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的例5和例6,完成练习三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新授。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的第7—9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3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a(b≠0)。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1时,c=a。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例如:a×b=1则a、b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4、1的倒数是它本身,因为1×1=1

0没有倒数,因为任何数乘0积都是0,且0不能作分母。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也大于它本身。

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六)分数乘法应用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

2、巧找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数(分率)的语句中,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对应的量,或者“占”“是”“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

3、什么是速度?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单位时间指的是1小时1分钟1秒等这样的大小为1的时间单位,每分钟、每小时、每秒钟等。

4、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多:(甲-乙)÷乙少:(乙-甲)÷乙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4

学情分析

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基本训练:

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根据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二、按比例分配练习: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四)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20=14(厘米)20=6(厘米)【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五、课堂练习:《伴你成长》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5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北京奥运会金银铜牌图)

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们一共获得了多少枚这样的奖牌?(100枚)运动健儿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骄傲!

这些奖牌什么形状的?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形的事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想看看吗?(课件展示)从这些事物中,我们同样找到了圆,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美观,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特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和发现它的奥秘!

出示课题:认识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圆和平面直线图形的区别

课前,老师请大家自己在家里画一个圆并剪下来,请大家拿出你做的圆!

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圆形的边,观察一下圆形,说一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圆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区别,知道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圆这种曲线图形吧!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

请大家把手上的这个圆对折一次(师出示大圆演示),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你发现了什么?这两条折痕相交吗?再换不同的方向对折一次,有几条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课件演示)请同学们在你的圆上描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

(2)半径和直径(学生自学课本56页并用线段划出定义。)

除了圆心,你知道圆还有什么部分吗?(板书:半径直径)那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呢?下面请大打开书56页自学一下,并用红笔把概念划出来读一读。(学生自学完。)请同学来说说什么叫半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什么叫圆上任意一点?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表示。

谁来说说什么叫直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

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表示。

(3)巩固练习:找出图中的半径和直径。

(明确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直径必须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

3、探究圆的特征。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要求在30秒钟内,准确的画出3半径和3条直径,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计时,生在圆纸上画半径和直径。)

画完以后,同桌交换检查画的半径和直径是否准确?

(2)同桌讨论:

在同一个圆内,你测量一下这些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板书:都相等

老师的这个大圆跟你们的圆半径相等吗?半径相等需要什么前提?(在同一个圆内)板书:在同一个圆还发现了什么?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你能用字母表示一下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吗?

板书:d=2rr=d÷2

4、探索画圆的方法。

课前,请大家准备的这个圆,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用了什么工具?

(学生说出不同方法)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的画出一个圆呢?(用圆规来画圆。)借助实物来画圆受实物所限,画出的圆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所以用圆规画圆应该是!。

(1)认识圆规并学习画圆

我们来观察一下圆规是怎样的?有几只脚?一只脚带着针尖,另一只脚带着笔尖。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7页,自学一下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生自学完后)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用圆规在本子上画一个圆。

(学生用圆规画圆,老师巡视。)

谁愿意出来示范并说说画圆的步骤?(请一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画圆并说步骤。)

大家想一想,两脚间的距离实际是什么的长度?(半径)

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画圆的步骤: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课件出示)

(2)练习画圆

请大家按要求来画一个圆: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展示学生画的圆,同桌互相评价。)

结合刚才画圆的过程,大家思考一下,画圆时圆心和半径各起了什么作用?

也就是: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课件出示)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题。(基础练习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3)在同一个圆内,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直径是半径的2倍。()

(5)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2、课件出示:森林王国举行的赛车比赛

老师:同学们,森林王国正在举行赛车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分别是小牛、小兔和小狗,他们呀,正在整装待发。在比赛之前,老师想让你们猜一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小狗)

3、2、1、GO!同学们都猜对了!小狗的车轮是什么形状?(圆形)车轮做成圆形为什么就能跑得又快又稳?你能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这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车轴放在圆心的位置,车轮滚动时车轴保持平稳状态,使行进的车辆也保持平稳状态。)

四、谈收获,回顾知识点。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书上完成58页第1、3题,60页第1、2题。

2、利用圆规和三角板,设计一幅有关于圆的图案。

板书设计:

在同一个圆内

半径无数条都相等

直径无数条都相等

d=2rr=d÷2

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就到这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若还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多关注范文网哦!

原创文章,作者:笑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vip.net/doc/14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1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1日

相关推荐

  •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1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1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

    计划总结 2023年12月1日
  • 年终总结护士 icu年终总结护士 18篇

    年终总结护士1 20xx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及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

    计划总结 2023年12月5日
  • 师德培训总结 师德培训总结简短 (17篇)

    “师德培训总结”这个词的意思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总结和归纳。 以下是有关于师德培训总结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师德培训总结1 通过培训,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学…

    计划总结 2024年9月20日
  • 数学三年级下册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20篇

    数学三年级下册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

    计划总结 2023年12月1日
  • 培训班总结 举办培训班总结 (15篇)

    培训班总结是指对参加培训活动后,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以下是有关于培训班总结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培训班总结1 又…

    计划总结 2024年9月20日
  • 学生自我反思总结 (15篇)

    “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的意思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或态度进行回顾和思考,并将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个过程通常是为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下是有关…

    计划总结 2024年9月6日
  • 大学学年总结 大学学年总结大四 (15篇)

    “大学学年总结”指的是对大学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通常在每个学年结束时进行。这个总结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的一年,总结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学习成果,以便于了解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为下…

    计划总结 2024年9月6日
  • 五年级英语上册 五年级英语上册 15篇

    五年级英语上册1 MyhometownDalangisafamousBasketballTown.Everybodylikesplayingbasketballhere.Ilove…

    计划总结 2023年12月1日
  •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 17篇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1 study[‘stdi]书房 bathroom[‘bθrum]卫生间 bedroom[‘bedrum]卧室 livingroom[‘livi][ru:m]客厅…

    计划总结 2023年12月1日
  • 主题班会总结 主题班会总结提升的策略有哪些 (18篇)

    “主题班会总结”的意思是总结和概括主题班会的整体内容,对会议中讨论的问题、发表的意见或提出的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它是对班会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概括,旨在明确班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计划总结 2024年9月20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